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时间:2024-10-20 01:06:58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

孔子最先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以及“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孟子继续他的理论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道德规范。

西汉董仲舒对两位前辈的学说进行了概括,并加入自己的理解,首次提出三纲和五常的定义。他认为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存在着主与从的关系,仁义礼智信就是解决这之中矛盾的方法。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扩展资料: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是维护古代宗法等级秩序的重要支柱。君为臣纲,是对封建社会里王权的维护,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被大力支持与推广。

父为子纲,强调了孝敬父母,虽然父母不一定就是对的,但这样的思想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矛盾的产生,维护了社会安定。

夫为妻纲,体现了古代女子社会地位的低下,是封建社会思想糟粕的体现。五常的标准适用于每一个阶级,这是古人解决矛盾的标杆,是传统文化留下的精华,值得我们去提倡。

  • 人际交往在优良班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 如何区别英国上议院和下议院
  • bias和prejudice区别是什么
  • 怎么样区别公民和人民
  • 演绎法和归纳法的区别是什么
  • 热门搜索
    温庭筠怎么读 数学反思怎么写 怎么删除差评 申通快递速度怎么样 菊花茶怎么泡 阿胶糕怎么做 论文创新点怎么写 十字绣怎么勾边 天猫怎么退货 脸上青春痘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