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是什么

 时间:2024-10-21 22:06:55

知识点如下: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放、辟: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放荡;邪辟,不老实)

2、诸:不识有诸?(兼词,"之乎"的合音)

3、异: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4、方: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方圆)

5、孝、悌:申之以孝悌之义(恭敬父母是孝,尊敬兄长是悌)

二、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

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通"型",作榜样)

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

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确定语气)

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

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

三、一词多义

1、爱:

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

②吴广素爱人(爱护)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

2、明: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

②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

③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

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

3、道:

①促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述说,谈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道理)

④任重道远(路,道路)

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是什么

扩展资料:

赏析:

这篇文章记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为国君者,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推己及人,恩及百姓,就不难保民而王。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他的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

  • 如何设置健康使用手机时间?
  • 荣耀70pro+如何隐藏应用
  • 无忧课堂怎么开启同意隐私协议
  •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今年?还有计算机专业吗
  • 教你横拍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 热门搜索
    运动内衣品牌 魔芋粉的功效与作用 催化剂的作用 结尾的作用 齿轮的作用 卡马西平片治什么病 小番茄的功效与作用 什么情况下容易怀孕 册那什么意思 什么是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