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质教育主要面对孩子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优化,心理素质包含自信心、责任心、同理心、抗挫折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等部分。

2、家长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家庭中的素质教育家长以身作则很重要,在以上几个方面,家长都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孩子。

3、比如自信心的培养中,家长要敢于挑战自己所陌生的事物,甚至孩子熟悉但家长陌生的事物更要敢于尝试,让孩子看到,有自信就会迎来突破。还要在外界交流中敢于表达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敢于塑造家庭乃至孩子的优势,让孩子也产生自信,以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为荣。

4、责任心的培养中,要将责任的明确定义讲给孩子听,包括在家里的责任,在学校的责任,在社会中的责任等。明确了定义后还要在实际场景中进行训练,比如社区公益(如社区卫生)、社会事务(如宣传员)、学校的职务(如值日生)、家庭中的义务(如整理家务)等。

5、同理心的培养中要让孩子更多接触家庭以外的人和事物,并亲身体验每一种艰辛和困境,要包括大自然和陌生人。比如救助流浪小动物,看望孤寡老人倾听他们的故事,观察警察和其他公务人员的工作,感受他们的敬业和自身的辛苦,再反观自身遇到的问题和鼓励,思考什么是同理心,如何塑造同理心。

6、抗挫折能力需要在挫折环境中,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挫折环境并不多,所以需要家长设计有挫折的环境。最容易设计的就是在学习中加入难度内容,还有让孩子去挑战埠们萁猕自己的羞耻心,在社交中达成自己的目的。在经历了客观和主管的坎坷和阻碍后,孩子会逐渐习惯并掌握应对挫折和挑战的方法。

7、学习能力是一个人一生必备能力之一,培养学习能力,需要先培养对学习方法的兴趣,给孩子一定的启发,让孩子自己探索各学科的学习规律,并利用自己的方法独立掌握一些新知识,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建立起来,有了兴趣,只需要在学习节奏上稍加引导就会慢慢培养出学习能力。

8、自控能力是孩子最缺失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但要让孩子懂得没有绝对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美好的生活是在有限度的规划下诞生的。所以要通过约刮茕栓双法三章或者家庭规章等法令式的规则来引导孩子的行为和时间规划,并在孩子偏离规划时由孩子自己根据规则对自己进行有意义的惩戒。如果安排和执行都做的很好,还要给予奖励,在规则限定和奖励激励的情况下,孩子会很快习惯自控。

9、以上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现实环境和言传身教外还应采用品德读物、视听教材等进行辅助培养。